如何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4-2-28 8:28:44 浏览次数:167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了传授、引出某一知识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数学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问题情景,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谈一些看法。

       数学问题情境不等同于客观情境,而是学生从客观现实中抽象、整理出来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的总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质疑、反思、创新的精神。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使学生、教师、课堂三位一体,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实现由“双基”向“四基”的转变。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渗透在中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

       设置发现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知道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问题提出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善于捕捉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和要素之一。因地、因材施教,设置发现问题情景,使学生与教师与教材共鸣,营造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设置生活经验情景,提高学生思维的兴奋性,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归纳概括能力。现实数学教育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无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成绩,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如果设计一些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网络点,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信息,朴素的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而且也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设置类比联想情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类比思维在数学知识延伸拓广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在归纳知识系统时又可用来串联不同层次的类比内容,一帮助理解和记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无论是对于命题本身或解题思路方法都是产生猜想获得命题的推广和引申的原动力。

        问题情景教学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积极“反思”,努力“合作”,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教师团队,研究如何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更多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真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会发现、确认并分析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