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之十五
发布时间:2013-1-12 22:39:59 浏览次数:191

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生前因怀疑教会信条受到迫害,长年在国外避难。他的著作生前或被禁止出版或被烧毁,他死后多年还被列入“禁书目录”。但在今天,法国首都巴黎安葬民族先贤的圣日耳曼圣心堂中,庄重的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的著作,无论是数学、自然科学,还是哲学,都开创了这些学科的崭新时代。《几何学》是他公开发表的唯一数学著作,虽则只有117页,但它标志着代数与几何的第一次完美结合,使形形色色的代数方程表现为不同的几何图形,许多相当难解的几何题转化为代数题后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答案. 他的主要著作都是在荷兰完成的,其中1637年出版的《方法论》一书成为哲学经典。这本书中的3个著名附录《几何》《折光》和《气象》更奠定了笛卡儿在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中的地位。在《几何》中,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指出:希腊人的几何过于抽象,而且过多的依赖于图形,总是要寻求一些奇妙的想法。代数却完全受法则和公式的控制,以致于阻碍了自由的思想和创造。他同时看到了几何的直观与推理的优势和代数机械化运算的力量。于是笛卡儿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由此创立了解析几何。所以说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一生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在1634年写的《宇宙学》,包含当时被教会视为“异端”的观点:他提出地球自转和宇宙无限;他提的漩涡说是当时最权威的太阳起源理论;他还提出了光的本性是粒子流的假说,并认为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存在着极其精细的以太。直到二三百年以后,笛卡尔的这些观点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笛卡尔出生于法国拉哈的律师家庭,他一出世母亲就病故了,依靠保姆照料长大。笛卡尔在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拉夫雷士学校读书,他虽身体孱弱,但尊敬师长,勤奋刻苦。笛卡尔生活在资产阶级与封建领主、科学与神学进行激烈斗争的时代。从读书始便对僵化的说教有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坚定不移地寻找真理。笛卡尔在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为了“读世界这本大书”,曾到荷兰服役,一边到各地旅行,一边和朋友讨论数学和科学问题。他探求正确的思想方法,创立为实践服务的哲学,“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退伍以后,主要居住在荷兰,也曾回到法国,从事学术研究。1649年应邀去瑞典担任女王的教师,最后因肺炎病逝在异国。

罗素:为公众的良知作辩护的哲学家与数学家

        罗素是对中国学界有着深刻影响的哲学家,1921年,他曾来中国讲学。以哲学家身份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罗素的首创。早在1927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就开了先河。以不是纯粹意义的文学而获奖的,则更早,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的第二年,即1902年,瑞典学院就大胆地颁给了德国历史学家蒙森。这与诺贝尔对文学的理解并没有冲突。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72年5月18日生于威尔士屈尔莱克的一个贵族之家,祖父约翰·罗素曾两度任英国首相。幼年即失去了父母和姐姐。18岁进剑桥大学,先学数学,后学哲学,受到其老师、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怀特海的青睐。大学毕业即留校工作。

       20世纪20年代,罗素研究教育和社会道德。1926年出版了《论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并创办学校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1929年和1930年,出版了两本很有冲击力的书:《婚姻与道德》和《快乐的取得》。认为以清教徒式的态度对待性的问题是人类的一大不幸,受到猛烈攻击。正是这种思想,连最开放的美国也不能忍受他,所以,1938年他到美国一些大学任教时,以圣公会主教为首的一批人坚决反对。1944年到1949年,他在三一学院任研究员,后任终身研究员。

       罗素是数理逻辑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实在论和逻辑原子论学说的首创者。1900年出版《数学基础》,初步阐明“数学与逻辑是同一的”观点,后与怀特海合作,完成巨著《数学原理》,阐明了数学为逻辑的一个分支,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概念来下定义,数学的规律可以根据逻辑学的前提来推断,数学定理可以被证明为逻辑定理。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推动了数理逻辑学的发展。

       罗素在1918年所作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系列演讲和1924年出版的《英国现代哲学》第一卷,提出了逻辑原子论哲学的基本观点: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为基本元素,构造整个世界。其他重要哲学著作还有《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人类的知识》等。

       虽然罗素出版过两部以寓言形式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近郊的撒旦》和《显要人物的梦》,但并什么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反对英国参战,还写反战文章,发表演说,站在和平主义立场上反对战争,并因此遭受牢狱之灾。二战时期,他认为只有用武力才能阻止纳粹主义成为文明的威胁。50年代,他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而呼号,1955年,他动员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签署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还召开一系列的年会。1958年任核裁军运动的领导人,1961年,因主特反对核武器的静坐示威活动而被拘禁,这时,罗素已89岁了。越战期间,罗素于1967年出版了《在越南的战争罪行》,并组织了非官方的“战争罪恶特别法庭”,于1967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开庭,传讯美国总统约翰逊。其实,战争都是对人类的犯罪和对文明的破坏。

      1970年2月2日,罗素在他的家里,走完了他的一生,时年98岁。而像罗素这样在如此高的年龄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作家,的确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