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4-3-1 10:40:12 浏览次数:268

 

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高四中  袁水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中学阶段的数学问题一般表现为习题的形式,所以,解题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习题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功能,解题教学应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要以问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4联想求异等方面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有些习题属于某类问题的一个特例,它具体地反映了同类问题的客观规律,具有从特殊向一般开拓的功能.这类习题的教学应从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得出一般规律,再用于指导同类或与之有关问题的解答,以发挥其潜在功能.

    例l  两根木棒分别是7cm和lO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第三根木棒长有什么条件限制?(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以下简称《几何》)第二册P.1-7第7题).

    此题就是一个特例,它的结论反映出一个较为一般的规律,但教师不宜将这个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抽象、概括出来.

    分析:由题意联想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感知这个问题可转化为不等式组来解决.于是,设第三根木棒的长为xcm,得不等式组

<7+x>10,解得3<x<17.至此,老师不要急于划上句号,而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因势利导,寻求规律.

10+x>7.

 

    问题l:观察结果3<x<17中的数据,想一想它表达了未知与已知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请你将题中数据改为其他数据并解之,看看这种关系还存在吗?   

    问题3:是不是所有这类问题的结论都有这种、规律?(指导学生把题中数据改为a、b,且a>b,将问题由特殊推向一般)   

    学生通过对各题结论的观察、比较,不难概括出已知三角形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问题的的基本规律:第三边不但大于已知两边之差(大边减去小边);而且小于这两边之和。  

    得出以上基本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推广,可让学生解答如下问题. 

    问题1:如果三角形三边的长为a+l,a,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一2    B.a>0   C.a>2  D.0<a<2

    问题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腰长为y,底边长为x,试用x的代数式表示y,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由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习题改编而成) 

通过上述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总绪规律、推;广应用等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弄清以上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启发学生深化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图1

三角形,求证AN=BM.

    此题可以与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模型类比,找出证题途径,即通过证明△ACN≌△MCB,得AN=BM.若就题论题,到此便 可结束。如果这样,对此题的认识就未免有些肤浅。因为证出△ACN≌△MCB以后,由全等图形的性质,可知∠ANC与∠MBC相等,这一相关点的出现,可促使问题向前发展,因为将它与CN=CB、∠MCN=∠NCB联系起来,便可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欣喜地发现图中还隐藏着全等三角形,再由此及彼又可引出与之相关的结论,使图形内涵丰富起来。此时若教师能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则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还能使之开阔眼界.

    可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观察图中∠MCN等于多少度.

    问题2:若CN、BM交点为D,CM、AN交点为E,图中除△ACN≌△MCB以外,还有没有全等三角形?若有,请指出来。  

    问题3,连结ED,图中有几个等边三角形?是哪几个?

    问题4:若MB、AN交点为G,∠EGD的度数是多少?

 

图3

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

求证AB=AC.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得∠ADB=90°之后,既可以用勾股定理算出AC的长度,与AB的长度比较,得出AB=AC;又可以通过证△ABD≌△ACD,得出AB=AC;还可以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判断出AD垂直平分BC,简洁明快地得出AB=AC.

又如一个多边形外角都等于30°,求它的边数.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可以根据一个外角与其相邻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定义及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180—30)n=(n一2)180求解;还可以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及多边形外角和的定义列出方程30n=360求解。

    由以上例可以看出,一题多解不仅存在于一些较复杂的习题解答之中,也存在于某些较简单的问题解答之中.如果我们的解题教学注重教育学生破除为解题而解题的思想,明确解题的目的是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作业交流、课堂讨论等活动,互通解法,对持有创造性解法的学生给以表场,加以激励,他们就能逐步养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立体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解题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研究习题,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引导他们开 动脑筋,领会和掌握基本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力求融会贯通,灵活运用.